時間:2025-07-04 08:41 來源:華商網 閱讀量:12785
髂總動脈瘤是血管外科危急重癥之一,一旦破裂死亡率超80%。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血管外科團隊成功完成陜西省首例“雙側孤立性髂總動脈瘤腔內重建”手術。目前患者已順利出院。
患者是一名65歲的男性,下腹部疼痛伴下肢跛行半年有余,近日因下腹部疼痛加重來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就診。血管外科馬建倉教授團隊接診后,經詳細檢查,患者被確診為“雙側孤立性髂總動脈瘤”,其中CT結果顯示:瘤體直徑分別達4cm和5cm大小,隨時存在破裂風險。“由于病變位置特殊、雙側同時發病且需保留髂內動脈血流。”馬建倉教授指出,傳統手術存在創傷大、并發癥風險高、治療難度極大等問題。團隊即刻聯合多學科專家進行術前討論,最終決定采用先進的“腔內重建術”這一創新術式。
手術中,主刀醫生通過股動脈微小穿刺口,精準植入覆膜支架系統,在完全隔絕動脈瘤的同時,利用分支支架技術成功保留雙側髂內動脈的血供,避免了盆腔臟器缺血風險。手術歷時2小時,出血量不足30ml。患者術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動,恢復良好。
腔內重建術作為國際前沿技術,以“小切口、低風險”優勢成為治療趨勢,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的治療選擇。馬建倉說,傳統開放手術需切除瘤體并人工血管置換,創傷大、恢復慢,尤其對高齡或合并癥患者風險極高。腔內重建術采用微創技術,通過血管腔內操作完成復雜重建,顯著降低手術創傷;運用分支支架技術,在封堵動脈瘤的同時保留髂內動脈,避免傳統術式可能導致的性功能障礙、腸道缺血等并發癥;雙側同期治療,一次性解決雙側病變,減少患者多次手術痛苦及經濟負擔。
“此類手術對解剖結構重建的精準度要求極高,稍有不慎可能導致內漏或分支血管閉塞。”馬建倉教授談到,該手術的成功得益于團隊在復雜主動脈病變領域積累的豐富經驗,以及三維影像導航、腔內器具創新等技術的綜合應用。此次手術不僅填補了陜西省該領域技術空白,還彰顯了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血管外科在疑難血管疾病綜合診療中的強大實力。
馬建倉教授提醒,若老百姓出現下腹部、腰骶或腹股溝突發撕裂樣劇痛,摸到腹股溝深處隨心跳搏動的包塊,頭暈冷汗,血壓驟降等情況需要警惕,必須立即撥打“120”,切勿自行活動。同時,既往或現患有動脈瘤的患者,平時請絕對避免搬運重物、用力排便和劇烈咳嗽,嚴格戒煙限酒,控制好血壓血糖,日常動作輕緩防腹壓驟升。髂動脈瘤破裂兇險,寧可警惕勿遲疑。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