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
時間:2025-08-26 01:50 來源:中新網 閱讀量:6000
“在手術成功后的康復過程中,看著自己負重不斷增加,肺活量越來越好,我堅信我將用嶄新的身體去書寫人生的新篇章。”25日,“00后”“折疊男孩”姜延琛在打開“折疊”人生、即將出院時表示,自己曾經是跪著考上大學,現在想站起來考研。
--> |
出生于2004年的姜延琛由于身患先天性肌肉病,上半身呈“Z”形向后折疊,頭和脊柱之間只有一只手厚度的間隙,站立的時候也只能彎曲著身軀,如同一個折疊的人形。姜延琛從小學三四年級開始就跪著上課、趴著看書,但他堅持著自己的求學之路,成功考上了大學。
進入大學后,怪異的身形讓姜延琛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在網上了解到成都京東方醫院脊柱外科主任梁益建的諸多治療案例后,他前往求醫。梁益建回憶,2024年姜延琛剛到醫院時,極重度脊柱反向折疊導致胸腔、腹腔極度狹窄,臟器被擠壓在狹小空間,不僅如此,二型呼吸衰竭讓他血液中氧氣含量遠低于正常標準,二氧化碳嚴重潴留,隨時可能因血液酸化引發腦水腫、昏迷。
“稍有不慎就會導致癱瘓甚至危急生命。”梁益建團隊在術前評估中明確通過分階段、高精度手術,逐步化解風險。從2024年12月的反向截骨矯形手術,到2025年2月的頸椎截骨矯形翻修手術,再到4月的髖關節松解手術,直至6月的胸椎段矯形手術,姜延琛在經歷四次手術后,身體整體矯正了170度左右,終于能夠直立。
“就像在深井里操作,周圍全是重要結構。”回憶起手術過程,梁益建表示,手術環境極其嚴苛:臟器擠在狹長體腔內,腹腔高壓使靜脈血主要通過椎管內靜脈叢回流,手術全程出血量較大,視野不清;脊髓被拉長變細,周圍纏繞大量靜脈叢,一旦損傷便意味著癱瘓;姜延琛既往手術導致頸椎解剖結構破壞,頸椎前后截斷操作需精準避開椎動脈,毫米級偏差都可能致命。
不僅如此,從術前到術后,姜延琛的“重生之路”離不開康復治療。剛入院時,姜延琛需靠輪椅出行,走幾步心率就達到150,二型呼吸衰竭讓他面臨麻醉風險,提升心肺功能與體能成了術前關鍵。成都京東方醫院康復治療師楊瀟介紹,這類患者術前需通過心肺適能訓練達到可耐受手術的標準,術后則要預防或治療并發癥、強化心肺功能并逐步恢復平衡與步行能力。
自2024年8月入院以來,姜延琛每天訓練十多個動作,每個都需反復上百次,平均每天訓練6小時,總時長約兩千小時。“不少重癥患者會找理由放棄,但他從沒退縮過。”姜延琛的堅韌給楊瀟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今年8月初,隨著手術截骨部位的逐步愈合,姜延琛迎來了術后首次下床。8月13日,他在助行器的輔助下實現了獨立行走,且活動過程中他的呼吸與心率都展現出良好的適應性。
如今,姜延琛已經達到了出院標準,將于26日出院。姜延琛手術的成功打破了反向折疊人矯正的手術禁區。“這例手術的意義不僅在于讓一名患者站直了,更在于為全球同類病例提供了可復制的診療路徑。”梁益建表示,將通過國際醫學期刊分享經驗。
即將重返心心念念的校園,姜延琛已初步制定好考研計劃。“如果可以的話,我想考成都的大學,再好好逛逛這個給了我新生的地方。”對未來的生活,姜延琛充滿了無限憧憬,他希望自己以后能走到更多的地方去看看。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