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8-28 14:21 來源:中新網 閱讀量:16495
傷口滲出液管理一直是創面護理的一個難點。記者28日獲悉,中國醫學專家和學者受植物根莖結構啟發,成功研發出一款可智能管理傷口滲出液的仿生敷料——“根莖仿生膜”,有效解決了傳統敷料液體反流、二次損傷等難題,為創面修復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
--> |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燒傷整復外科朱世輝教授團隊與東華大學游正偉教授團隊跨界合作取得的研究成果在知名核心期刊《先進纖維材料》上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
據悉,在創面護理中,過多液體積聚易導致感染,而傳統敷料吸液后易反流,頻繁更換還會損傷新生組織。面對這一全球性挑戰,朱世輝教授團隊與游正偉教授團隊緊密合作,將臨床需求轉化為材料研發目標,致力于開發一種能定向導流、減少反流、促進愈合的新型敷料。
研究團隊從植物根莖的層級輸水結構中獲得靈感,以聚己內酯為原料,通過靜電紡絲技術構建出具有五層梯度孔徑的仿生膜,構建了具有梯度孔徑的五層PCL電紡膜(從大孔到小孔),實現單向毛細力驅動的液體傳輸,將滲出液從傷口側(大孔)推向外部(小孔),避免回流,徹底阻止了液體反流。
據介紹,該仿生膜不僅在結構上實現突破,還在功能上集成姜黃素負載,實現“一膜多效”。姜黃素可與血清蛋白結合,在創面緩慢釋放,發揮抗氧化、抗炎和促血管生成作用。體外實驗顯示,該膜提取物可顯著提升多種細胞活性30%以上。動物實驗也證實其能縮短愈合時間近5天,減少瘢痕生成超50%,上皮厚度更接近正常組織。
朱世輝教授表示,該項成果是醫工交叉合作的成功實踐。游正偉教授團隊在材料設計、工藝優化和數據驗證等方面提供了堅實支撐。目前,雙方正進一步優化材料配方,推進可降解版本研發,加速向臨床試驗轉化。朱世輝教授表示,未來,該仿生膜可應用于糖尿病足潰瘍、壓瘡、燒傷和術后創面等多種場景,為患者帶來更高效、更舒適的愈合體驗。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