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8-02 10:13 來源:同花順財經 閱讀量:10230
7月31日,全國首單獲批的數據資產證券化項目“華鑫-鑫欣-數據資產1-5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首期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發行設立。
專家表示,該項目的落地不僅是資本市場對數據要素作為新型資產類別投下的“信任票”,更釋放出數據資產金融創新加速推進的信號。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身數據資產化實踐,數據要素價值將加快釋放。未來需重點突破確權規則不完善、估值標準不統一、安全治理待強化等問題,通過持續優化數據要素市場生態,助力企業挖掘數據價值,推動數據要素更好地服務于經濟高質量發展。
打破傳統融資對實物資產依賴
今年以來,數據資產證券化頻現“首單”。
例如,7月17日,首單數據資產賦能資產證券化產品——“天風中投保應收賬款2期中小微企業融資支持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該產品的推出,進一步豐富了資產證券化的產品矩陣,為科技創新型企業帶來新融資路徑。
7月31日,全國首單獲批的數據資產證券化項目“華鑫-鑫欣-數據資產1-5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首期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發行設立。該項目9家入池企業分布于多地,涵蓋上市公司、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
作為該項目的參與方,深圳數據交易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說:“該項目驗證了‘數據資產可作為質押物融資’的可行性,打破了傳統融資對實物資產的依賴,形成了一套可復用的全鏈條流程,為輕資產的數據企業開辟了新的融資路徑,為行業提供了操作范本。”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以來數據資產證券化項目的落地,不僅體現了資本市場對數據要素作為新型資產類別的高度認可,更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暢通數據要素“資源-資產-資本”價值轉化通道的突破。
數據資產入表滲透率提升
數據資產入表為數據資產證券化提供了基礎。
“數據資產入表是‘數據資本化’的必經之路。”乘乘集團首席信息官劉冬青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說,數據資產入表的核心作用,就是從財務角度完成了數據資產的確權和價值計量,這對數據資產變現,即數據資產的資本化和市場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4年1月1日,財政部印發的《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正式施行,數據資產入表從自選動作轉變為規定動作,進入常態化實踐階段。
“從入表主體看,入表企業多集中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上述深圳數據交易所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已有13個門類和26個大類行業的企業完成數據資產入表,這表明數據資產入表在各行業中的滲透率正在逐步提升。
該負責人表示,企業之所以積極推動數據資產入表,是因為入表能推動企業識別數據價值、逐步釋放數據生產力,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效率;能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創新,推動數據資產的變現增值,實現“第二增長曲線”;能提高企業財務報表質量,幫助企業獲得金融機構及資本市場的價值認可,利用數據資產得到資金支持。
A股上市公司數據資產入表提速擴圍。以數據資源進行統計,Wind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僅有12家上市公司完成數據資產入表,合計規模約為0.54億元。到了2024年年末,有78家上市公司完成數據資產入表,規模增至12.06億元。在2025年一季度,多達82家上市公司完成數據資產入表,規模升至33.43億元。
優化市場生態
7月15日,在乘乘集團舉行的數據資產工作成果專題發布會上,乘乘集團董事長詹楚烽表示,6月30日,乘乘集團完成全國首例蛋產業數據知識產權“入表+質押”閉環,獲得北京銀行深圳分行千萬元授信。“此舉為蛋品產業開啟‘數據資本化’時代,不僅為集團自身發展注入新動能,也為同行提供了可復制的范本。”詹楚烽說。
盤活數據資產,把“沉睡”的數據轉化為發展資本,乘乘集團并非個例。根據天眼查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目前,在我國境內成立的數據資產類公司有3553家,相關企業通過盤活數據資產,為自身打開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企業對數據價值認知的深化,更多企業將積極投身數據資產化實踐,從被動合規轉向主動布局,推動數據要素在生產經營全鏈條中釋放價值。
中證鵬元研發部高級董事、資深研究員高慧珂表示,數據資源入表是顯化數據資源價值重要手段,從數據資源入表現狀看,呈現“熱度居高,落地不易”的特征,需要不斷優化數據要素市場生態。
上述深圳數據交易所相關負責人建議,企業應從戰略層面做好數據資產的整體規劃布局,建立完善的數據資產內部管理體系,依托專業服務機構,嚴格按照數據資產確認的條件開展相關工作。
33.43億元
在2025年一季度,多達82家上市公司完成數據資產入表,規模升至33.43億元。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