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7-17 22:39 來源:中新網 閱讀量:11038
穩穩鞋、機能鞋、躍步鞋……當下,市場上各種標榜有“防滑”“放摔跤”“輔助學步”等功能的學步鞋讓不少家長挑花了眼。但與此同時,動輒千元的高價學步鞋也引起了不少消費者的關注。這些昂貴的鞋子有什么特別之處?家長愿意買單嗎?選擇一雙優質學步鞋更應該看重什么?對此,記者進行了探訪。
--> |
實習生 李萱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許倩倩
防摔跤、矯正步態……高價學步鞋賣點“十足”
16日,記者走訪了河西兩家商場的多個童鞋店,發現不少品牌的學步鞋根據年齡段、產品功能等將產品細分為多個類別,價格也從小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比如某國外品牌就有一段學步鞋和二段學步鞋之分。該店店員告訴記者,一段針對剛開始蹣跚學步的嬰兒,鞋底柔韌性較好,寶寶行走時能自然彎曲,不給寶寶肌肉、骨頭增添負擔;而二段是針對走路已經較穩的寶寶,鞋底更加厚實、更加防滑。“它們的鞋頭都有自然上翹的設計,可以防止摔跤,很多家長也是比較喜歡這一點所以才買。”這些學步鞋原價多在1000多元,打完折后八九百元,最貴的標價接近3000元。
“我們的鞋子也是防摔跤的,整個鞋底有動靜態多密度區分,比普通學步鞋的鞋底更寬,寶寶走路也更穩。”另一家童鞋店店員邊說邊向記者展示了店內比較高端的“穩穩鞋”。記者了解到,這家店鋪普通的學步鞋價格多在300元左右,而穩穩鞋有防滑、防摔跤的專利技術,打完折價格在800元左右。
走訪時,記者正好遇到了一位媽媽帶著自己一歲多的寶寶在買鞋。因為寶寶有一點足外翻,店員便向家長推薦了一款宣稱可以矯正步態的機能鞋。“寶寶學走路的時候一定要穿‘機能鞋’,對寶寶足部發育好,也能幫助寶寶養成正確的步態。”店員還強調,寶寶的鞋子一定不能馬虎,要買有功能設計的。
消費心理:
求心理安慰、不愿試錯……家長們想法不一
商家為了營銷難免會設計各種各樣的宣傳賣點,但家長給寶寶買學步鞋更看重什么?二胎寶媽欣欣告訴記者,很多年前生老大,對于學步鞋的選擇并沒有特別在意,還經常穿長輩從老家集市上買的20多元一雙的“老虎鞋”。因為這幾年“科學育兒”概念的影響,也就跟風買了兩雙400多元的“機能鞋”。“說是對足弓發育好,但其實我是感覺不出來的,求個心理安慰。不過等孩子走路穩了,我還是會更追求性價比一些,小孩的鞋子我覺得二三百元可以接受,因為每雙鞋都穿不了幾個月。”
“我家就是從便宜的鞋子換成了貴的,前兩天奶奶剛買了一雙700多元,感覺是腳踝那邊護的好,比較硬。”劉佳14個月大的寶寶前段時間剛學會走路,但腿上摔出了不少青斑,聽周圍朋友說某個牌子的學步鞋好,才開始認真研究學步鞋。“穿了之后確實感覺摔跤少了,可也不知道是因為她自己走路變穩了,還是因為鞋子在起作用。但我不想在這個問題上找原因,寧愿多花一點錢算了,畢竟成長只有一次。”
不過,這種“不買可能耽誤孩子發育”的想法沒有影響到果果媽媽。這個“95后”新進寶媽從孩子剛開始學走路時就是在網上買鞋。“剛開始我就買非常軟底的布鞋,后來再選稍硬一些的,根本沒有研究什么功能。現在孩子16個多月了,走路走的一直都挺好的。” 果果媽媽告訴記者,給寶寶買的鞋子都沒超過200元。
醫生建議:
鞋底軟、薄是關鍵,學步初期鼓勵光腳感知地面
那么,拋開營銷噱頭,家長到底應該如何選擇一雙真正對寶寶學走路有益的鞋子?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副主任技師芮洪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其實在嬰兒剛開始學走路時,可以先讓他們赤腳或穿防滑襪直接感知地面,有助于增強足底肌肉力量、平衡感和協調性,促進足弓自然發育。但如果是在戶外,則需要穿鞋子保護腳部免受劃傷或感染。
“等到1周歲左右,寶寶可以自己扶站、走路,選擇學步鞋的關鍵要素之一就是鞋子要柔軟、透氣。”芮洪新說,在學步期,可選擇超薄防滑底,增強抓地感;鞋頭應是寬圓頭,以便給寶寶的腳趾有充足的活動空間。“而小寶寶的鞋子如果可以防摔跤,理論上來說應該在足跟部有所加固,在足頭三分之一處要易彎折,這樣寶寶走路時能有更穩的著力點,后腳跟有硬度可以支撐腳踝,這樣就不容易受力傾斜,防止摔倒。”
需要提醒的是,每2至3個月需要檢查一下已有的鞋子是否合腳,因為1~2歲的寶寶每3個月左右腳長就會增長0.5~1厘米,購買學步鞋的尺寸應比寶寶腳長長0.5~1厘米。
芮洪新認為,選擇學步鞋的核心是“保護+不干擾發育”,特別是在學步初期,多鼓勵在安全的地面赤腳行走,再慢慢過渡到穿防滑襪、軟底鞋。“如果發現寶寶有走路不穩、踮腳、外八字等情況,光腳練習通常能自然改善,無需過度依賴所謂可幫助矯正的學步鞋,但若對此有焦慮或者擔心的家長,應及時咨詢兒童保健醫生,在專業指導下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