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8-26 04:43 來源:中新網 閱讀量:12987
音樂治療是一門結合心理、音樂與醫學的交叉學科,是一種用多種音樂形式來提高患者健康的醫療行為。記者25日獲悉,在學齡期兒童中,音樂治療對神經發育障礙(如: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孤獨癥譜系障礙)、行為障礙、強迫及相關障礙、創傷性應激障礙等均有明顯的效果;青春期患者則可通過音樂干預緩解情緒障礙、抑郁癥、焦慮癥及進食障礙等問題。
上海的兒童精神心理科專家朱大倩當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臨床上,一些語言發育落后、運動發育落后或者社交能力有缺陷的孩子可以通過音樂治療來改善生理功能。一些存在焦慮抑郁、睡眠障礙或者進食障礙的孩子,經過個體化的評估后,在孩子愿意的前提下,可以接受音樂治療。一些需要接受心理治療但不愿意說話的孩子,醫生也可以通過音樂治療,改變其情緒和心理狀態。
身為上海市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的朱大倩為記者分享了一個案例。她說,一個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患兒同時有嚴重的對立違抗障礙和情緒障礙,單純的藥物治療已不能解決其問題。醫生和音樂治療師為其開展了音樂治療,幫助他通過音樂來表達憤怒、委屈、失敗、受挫等情緒,再利用音樂改善其注意力,增強合作性。經過二十多次音樂治療,孩子的狀態不斷得到改善。
“每個孩子對音樂的感受都不一樣。”朱大倩表示,他們對音樂的喜好也會不同,音樂治療是個體化的,對不同的孩子,音樂治療師會選擇或歡快、或優美舒緩,能與孩子產生共鳴的樂曲。通過音樂,孩子們會感覺自己被理解了,而后,借助音樂,孩子可以探索自己的情緒。
“其實,在臨床上,腎臟病、風濕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血液疾病等疾病患兒,因先天性、感染性、缺血缺氧腦病等問題住院的新生兒,都可以通過接受不同的音樂治療來改善病理狀態。”在采訪中,朱大倩坦言。
音樂治療需有經受過專業培訓的音樂治療師,在特定的治療環境中進行。當天,上海市兒童醫院的音樂療愈空間揭牌,并舉行了首場病房音樂療愈活動。治療師與來自上海音樂學院的志愿者帶領患兒及家長通過樂器互動、節奏模仿和即興演奏等方式,開啟了一場溫暖的心靈之旅。
記者看到,音樂療愈空間內配備由上海音樂學院人工智能音樂療愈重點實驗室提供的高品質聲音療愈系統與專業音響設備。上海音樂學院人工智能音樂療愈重點實驗室專家徐真德介紹:“在這個療愈空間中,我們做了一些特別的聲學設計,帶來專業劇場級別的聲學體驗感。”
上海市兒童醫院同日聘任上海音樂學院人工智能音樂療愈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灝為音樂療愈診治中心特聘教授、徐真德為特聘專家,進一步深化醫校合作。朱大倩表示,通過音樂療愈空間這個平臺,醫生與音樂界人士可以共同創作用于治療的音樂,在樂曲中融入自然界的各種聲音,以實現更好的療效。
--> |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