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8-16 14:00 來源:證券之星 閱讀量:15143
隨著銀行存款利率的下調,不少人開始走進銀行“存”點保險。
近日,由郵儲集團控股的中郵保險以及建信人壽、工銀安盛、農銀人壽、中信保誠人壽、招商信諾、交銀人壽、中銀三星人壽、光大永明人壽、中荷人壽幾家銀行系險企披露了2025年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讓市場得以觀察其上半年經營情況。
與其他人身險公司相比,銀行系險企背靠股東資源,更容易得到銀行的支持,其主力銷售渠道也多為銀保渠道。觀察銀行系險企的經營情況,可以更好地了解保險行業銀保渠道的變化。
經濟觀察報記者統計的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10家銀行系險企合計實現保險業務收入3200.17億元,同比增長12.38%;合計實現凈利潤96.21億元,同比增長90.51%。
在經歷了利率下行、監管深入推行“報行合一”和“1+3”網點放開等變化后,銀保渠道正在轉型中前行。陣痛之余,銀行系險企呈現出了不同的發展態勢。
償付能力指標分化
償付能力是保險公司償還債務的能力,償付能力充足率是評價保險公司經營穩定性的核心指標。
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償付能力監管指標包括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風險綜合評級3個有機聯系的指標。保險公司須同時滿足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風險綜合評級在B類及以上三項指標,才能被認定為償付能力達標。
背靠實力雄厚的股東,幾家銀行系險企在資本補充和公司經營管理層面有著獨特的優勢。
在綜合風險評級方面,6家銀行系險企的上一季度綜合風險評級在AA級及以上,其中交銀人壽、農銀人壽、招商信諾、中荷人壽、中銀三星人壽的評級均為AA級,工銀安盛的評級為AAA級。而中郵保險、建信人壽、光大永明人壽的評級為BB級,中信保誠人壽的評級則為BBB級。
在償付能力具體監管指標上,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10家險企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值為143.09%,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值為206.97%。其中,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最高的為中荷人壽,最低的為建信人壽(12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最高的為中銀三星人壽(262.25%),最低的為中郵保險(194.59%)。
銀行系險企償付能力水平一覽
保險業務收入位次生變
與銀保渠道保費增長的步調一致,2025年上半年,10家銀行系險企的保險業務收入也實現了不錯的增長,均在百億元以上。
具體來看,中郵保險以1180.72億元的保險業務收入穩居榜首,也是唯一一家保險業務收入突破千億元水平的銀行系險企。
在300億保險業務收入的競爭中,工銀安盛、建信人壽、農銀人壽的體量相當。在具體位次變化上,建信人壽以338億元的保險業務收入超越工銀安盛,坐上保險業務收入的第二把交椅,農銀人壽則以326.11億元的保險業務收入躋身第四位。
在增長速度上,中郵保險、農銀人壽、建信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均出現了兩位數以上的增長,中荷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6.48%,邁入百億元門檻。
今年上半年,招商信諾實現保險業務收入256.5億元,同比下降3.87%。對此,招商信諾方面表示,公司積極響應監管部門控風險、促轉型的要求,在行業轉型攻堅期加速推進大健康戰略,以差異化發展路徑穿越低利率周期。未來三年,公司將進一步加大產品結構調整,突破平庸不求規模,業務目標和資源支持將全面傾向健康類業務。目前,公司積極降低負債成本,主動放棄保費高、利率高的固收類產品,固收類產品新單年化保費到2025年上半年已降為0。同時,公司加快發展浮動收益型產品,銀保渠道的分紅險占比從2021年的6%,提升至2024年的70%,2025年上半年進一步提升至95%以上。
在凈利潤方面,今年上半年,中銀三星人壽由去年同期的盈利轉變為虧損5.43億元,是10家銀行系險企中唯一一家虧損的公司。
中郵保險以51.77億元的凈利潤排在非上市險企的第二位、銀行系險企的第一位。工銀安盛和中信保誠人壽的凈利潤均在10億元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中信保誠人壽去年上半年處于虧損狀態,其凈利潤的變化與會計準則的切換不無關系。
今年上半年,農銀人壽、交銀人壽、建信人壽分別實現凈利潤7.43億元、6.09億元、5.6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與去年同期相比,三家公司的凈利潤均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降,其中農銀人壽和交銀人壽下降幅度分別為33.72%、21.62%。
今年上半年,招商信諾、光大永明人壽以及中荷人壽的凈利潤均在3億元以下。與去年同期相比,光大永明人壽扭虧為盈,招商信諾的凈利潤同比增長32.14%。在會計準則切換后,中荷人壽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631.25%。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部分銀行系險企進行了會計準則的切換,例如中郵保險、工銀安盛、農銀人壽、建信人壽、交銀人壽。有的險企在今年上半年進行了會計準則切換,例如中信保誠人壽、中荷人壽,但也有部分險企未披露新準則的執行情況,默認為按舊準則會計口徑執行,例如招商信諾、中銀三星人壽等,本文數據未進行不同口徑的區分。
銀行系險企年中經營情況一覽
會計準則擾動業績
一位銀行系險企從業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在新舊會計準則的過渡期,部分數據指標波動加劇,特別是凈利潤、凈資產和投資收益率等指標,這是會計準則調整下的必然現象,也并不意味著險企經營情況出現惡化。以凈資產為例,在新準則下,保險公司保險合同負債要及時反映利率市場和金融風險的變化,疊加利率下行的市場環境,折現率曲線波動加劇,對險企凈資產造成了較大的影響。而在舊準則下,基于750日移動平均國債收益率曲線的平滑機制對市場利率的短期波動則沒有那么敏感。
經濟觀察報記者統計的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10家銀行系險企中,有7家的凈資產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特別是一些已經切換了會計準則的險企凈資產波動趨于穩定。中信保誠人壽、農銀人壽、中荷人壽3家險企的凈資產分別較去年同期出現下降。例如,在今年切換了會計準則的中信保誠人壽,上半年凈資產較去年同期下降24.63%至95.97億元;中荷人壽的凈資產上半年下降至17.61億元,同比下降69.15%。
在新準則下,投資端的變化同樣明顯。由于保險公司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增多,受資本市場影響,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波動加大。經濟觀察報記者統計發現,不同會計準則口徑下的險企,在投資收益率的表現上也存在分化。
光大永明人壽、中荷人壽、招商信諾的投資收益率在2%以上,其余險企的投資收益率均在2%以下。
以更能綜合、全面體現保險公司投資水平的綜合投資收益率來看,光大永明人壽的綜合投資收益率為5.10%,交銀人壽、工銀安盛的的綜合投資收益率水平也在3%以上,分別為3.23%和3.14%,招商信諾、建信人壽、中銀三星人壽、中郵保險、農銀人壽的綜合投資收益率在2%以上,分別為2.68%、2.42%、2.39%、2.29%和2.02%,中信保誠人壽和中荷人壽的綜合投資收益水平低于2%,分別為1.77%、1.66%。值得注意的是,排名比較靠前的光大永明人壽、交銀人壽以及招商信諾尚未進行會計準則的切換。
銀行系險企資產凈資產情況一覽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