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8-06 14:25 來源:中新網 閱讀量:12814
倪坤
孩子貌似有點“自閉”?有家長聽到“自閉”這兩個字就會拉響警報。別急!孩子不愛說話、社交障礙,可能與耳朵有關。
遲發性聽力損失:兒童社交障礙另一原因
人類聽到聲音這件事,有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簡單說,聲音是一種能量,通過空氣傳播或其他介質傳到我們的耳朵,再進一步傳到我們大腦,被我們聽見。
--> |
孩子從出生到長大,不同階段會接受不同的聽力檢查。在中國,孩子出生時就需要進行聽力篩查。一般使用的聽力篩查方法是耳聲發射,就是測試內耳的檢查。這個檢查很靈敏,只有完全正常的中耳內耳才能通過這個測試。不過,也因為它過于敏感,受外界影響較大,假陽性率和假陰性率都高。比如,當耳道有耳屎,孩子耳朵里羊水沒吸收好等,都會導致不通過,而實際上孩子的聽力是正常的。所以,當聽力篩查未過時,不必過于焦慮,按要求在42天時進行復篩,仍不通過的需要在3月齡進行聽覺腦干誘發電位檢查。
對早產兒或出生時有搶救史的高危兒,聽力篩查就不可以僅用耳聲發射了,一般需要聯合快速聽覺腦干誘發電位,兩者聯合判斷更準確。
那么,出生時聽力篩查通過就高枕無憂了?不,有一種情況叫遲發性聽力損失。簡單說,就是出生時聽力篩查正常,出生后某一時間發生的聽力障礙。
兒童遲發性聽力障礙是常見的導致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和言語發育,還會導致認知缺陷、行為和情緒問題、社交障礙等。
遲發性聽力損失極需要孩子的照顧者了解和重視。國內外研究表明,兒童期聽力損失的人數會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學齡前兒童的遲發性聽力損失的發現和干預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視。
耳聾基因攜帶者不少,孩子確診才知父母攜帶
引起遲發性聽力損失的主要危險因素是遺傳因素,一般看到這里,家長會跳起來說:“我們家三代都沒有聽力問題的人!”但其實,中國攜帶耳聾基因突變的人很多,占總人口的8%左右,攜帶者多數并不出現聽力障礙,但如果夫妻雙方均為耳聾基因攜帶者,孩子是可能出現聽力障礙的。遲發性聽力損失就常見于耳聾基因突變引起的遲發性或漸進性聽力障礙的范圍。
遲發性聽力損失的孩子,在沒有被發現、診斷時,家長的耳聾基因情況不會得到關注。比較常見的耳聾致病基因是GJB2、SLC26A4。目前,耳聾基因篩查也越來越多地用于早期聽力篩查的聯合使用中,這樣可以早期關注遲發性聽力損失的風險因素。
引起遲發性聽力損失的原因很多,除了遺傳因素,還有出生時缺氧窒息病史、出生時高膽紅素血癥、孕期或出生后有病毒感染等。隨著人工輔助生殖胎兒出生率升高,出生時發生缺氧甚至嚴重窒息搶救的孩子,雖出生不久的聽力篩查是通過的,但可能因為缺氧引起遲發性腦發育遲緩,那么聽覺作為重要的腦神經功能之一,也可能發生遲發性功能障礙。因此,對早期有缺氧病史的孩子,即使聽力篩查是通過的,也建議定期進行聽力檢查,密切觀察言語發育和聽覺反應力,如發現聽覺理解和言語發育有問題,應及時就診進行完整的聽覺檢查和干預。
此外,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是導致兒童遲發性發病和進行性聽力損失的最重要危險因素之一,且聽力損失具有波動性、遲發性等特點,應加強其聽力及言語發育隨訪。
還有一些少見原因包括先天性顱面部發育畸形,比如大眾比較熟悉的腭裂,以及鰓弓發育畸形、瓦登伯格綜合征、先天性腦積水等。這些往往有特殊的面頜骨畸形,家長就需要重視這些孩子的聽力問題。
不是“不努力”,很可能是“聽不清”
如何在孩子成長中關注聽力問題?家長主要是觀察孩子的聽覺反應和言語發育情況。
國內多數城市的孩子會經歷一系列的聽力體檢,包括3歲前的健康體檢、滿3周歲后的入園體檢。在中國特別是上海,孩子進入幼兒園都會進行體檢,其中的聽力檢查使用的就是聲導抗,也就是針對中耳的檢查。該檢查很容易檢出中耳炎,當然,也有假陽性,比如耳道耳屎太多。不少孩子入園體檢聽力未過,到醫院檢查發現是耳屎堵滿了,去除耳屎后,復查就通過了。還有孩子確實是中耳炎,或是鼻炎導致的耳內負壓太高,這些情況大多都可以通過藥物診療得到治愈。
在這里要提醒的是,聲導抗檢查僅針對中耳功能,也就是說如果是有神經性聽力損失、但沒有中耳炎的孩子,這項體檢結果是通過的。這個檢查可以幫助發現中耳炎引起的傳導性耳聾,卻不能發現神經性聾。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對聲音反應差或一直不會講話,只看這個體檢結果是萬萬不夠的,一定要進行進一步聽力檢查。
入學后的孩子如果言語發育正常,家長一般不需要去醫院做聽力體檢,只需完成學校體檢即可。要注意的是,孩子長大過程中的意外傷害也會損傷聽力,嚴重頭部外傷特別是顱底、顳骨骨折,創傷可能導致傳導性、混合性或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文獻研究提示,多達82%的顳骨骨折兒童在就診時會出現聽力損失。這些病例中,56%是傳導性的,17%是感音神經性的,10%是混合性的。外傷性鼓膜穿孔或聽骨鏈損傷可導致傳導性聽力損失。
因此,孩子發生意外后,建議家長除了診治受傷部位,也要注意聽力變化,以防遺漏聽力問題,錯過治療。
最后還有一種情況需要家長們注意,那就是暫時性聽力損失,它在兒童中最常見的情況是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引起40至50分貝的聽力損失。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是可以聽見聲音的,這個情況也因此往往被忽視。根據國外一項最新研究,分泌性中耳炎對生活質量有顯著影響,64%的患者有睡眠障礙,49%有行為障礙,33%至62%有語言發育遲緩。
2019年,歐洲兒童分泌性中耳炎診斷和治療指南指出,在正常聽力兒童發生分泌性中耳炎的情況下,40分貝以下的這些輕度聽力損失使他們能聽到周圍大部分的聲音和講話,但不是全部,因為他們可能在辨別單詞的語音特征方面存在缺陷,也會有誦讀困難和語言發展的延遲。所有這些都可能影響學生在學校的成績和行為,包括注意力、噪聲下語音識別和溝通。所以,如果孩子在校表現不佳,不要急著認為孩子“不努力”,很可能是他“聽不清”。通過兒童聽力保健可以早期發現中耳疾病和聽力損失問題,通過規范治療盡快恢復聽覺能力。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