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8-07 16:39 來源:中新網 閱讀量:13947
剛咬下一口燉得酥爛的紅燒肉,長輩笑著說 “立秋了,得多貼點秋膘才抗凍”,你是不是也默認了這是理所應當?可別急著動筷子,古時的習俗,到了今天卻藏著“健康陷阱”。
古代“貼秋膘”的內涵
“貼秋膘” 源于物質匱乏的古代。夏季人們食欲差、加上農耕勞作消耗大,立秋后便以肥膩肉食補營養、囤脂肪御寒冬,契合中醫 “秋收冬藏” 理念。
現代不建議盲目“貼秋膘”
如今餐桌早已豐足,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趨勢。再盲目 “貼秋膘”,過量油脂和熱量會埋下糖尿病、冠心病等隱患,昔日救命的能量可能成為 “甜蜜負擔”。
“貼秋膘”的正確方式
飲食均衡:搭配果蔬、蛋奶、谷物等,多吃應季蔬果和粗糧,補充維生素與膳食纖維,減少攝入油炸食品。
肉類選擇:遵循 “多白少紅”,優選魚、禽等白肉,少吃豬肉等紅肉,控制每日魚禽蛋瘦肉總量在120-200g。
因人而異:體虛者可借機進補,肥胖、高血脂人群需謹慎,避免暴飲暴食傷脾胃。
立秋養生的關鍵要點
臟腑調理:秋季需補養脾、肺、腎,增強免疫力以應對秋冬傳染病。
食材選用:羊肉清燉適合脾胃虛弱者,牛肉益氣健脾(脾胃差者少食)。
潤燥飲品:雪梨百合飲、菊花烏梅甘草飲、百玉潤燥湯可緩解秋季燥證。
養肺技巧:早上進行慢跑等運動,多喝水、吸入水蒸氣,通過大笑和擴胸呼吸增強肺功能。
立秋養生的禁忌事項
忌辛辣,重潤燥
入秋后氣候漸干,辛辣食物不利于肺部養護。建議多吃蓮藕、荸薺、百合、銀耳等食材,可起到養陰潤燥、生津止渴、潤肺止咳的作用。
忌烈日暴曬
立秋后養生首重養陰滋陰,鍛煉宜選早晚時段,選擇打太極、散步等平緩項目。同時需避免在烈日下暴曬,以防中暑。
忌濕發入睡
夏末秋初,若頭發半干時入睡,水分蒸發會帶走大量熱量,易使寒氣侵入人體引發感冒。尤其老年人,頭部受此刺激還可能導致血壓波動。
立秋養生應順應時節,科學 “貼秋膘”,合理飲食與適度運動結合,方能守護健康。
--> |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