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8-07 23:55 來源:華商網 閱讀量:9060
“8個月了,我以為這輩子再也看不見了,是你們讓我重新看到了光亮!”在西安市人民醫院眼科復診室,52歲的張先生望著逐漸清晰的世界,激動地向王睿主任醫師連連道謝。誰能想到,這位右眼視力已恢復至0.05的患者,曾被多家醫院斷言“無法治愈”,這場歷時一個多月的“光明修復戰”,堪稱醫患攜手創造的奇跡。
小意外釀大患 多家醫院判“死刑”
8個月前,張先生右眼不慎被異物扎傷,起初只是輕微疼痛,他并未重視。然而,眼部損傷卻在悄然惡化,右眼視力逐漸下降,最終發展到“視物不見”。焦急的張先生輾轉多家醫院,得到的結果卻如出一轍:右眼瞳孔閉鎖、外傷性白內障、角膜白斑,眼底情況不明,病情復雜且拖延時間過長,手術風險極高,術后視力恢復希望渺茫,甚至可能面臨眼球萎縮風險。“醫生說,這只眼睛基本沒救了,讓我做好失明的心理準備。”回憶起那段黑暗日子,張先生聲音仍帶著顫抖。
抱著最后一絲希望,5月21日,張先生來到西安市人民醫院眼科。王睿主任醫師接診后仔細檢查,發現其右眼視力僅剩光感,角膜中央偏顳下方有片狀白色混濁且與虹膜粘連,瞳孔移位呈裂隙狀,眼底根本無法窺見。結合病史,王醫生判斷異物損傷已累及角膜、虹膜、晶狀體等多個眼部結構,若不及時手術,不僅視力無法挽回,還可能引發更嚴重并發癥,危及眼球安全。
廢墟重建眼部 精密手術破難題
張先生的情況,相當于在“廢墟”上重建眼部結構。虹膜前粘連、瞳孔閉鎖、晶狀體混濁,每一個問題都是手術“攔路虎”,必須精準處理,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二次損傷。王睿醫生堅定地對張先生說:“即使概率渺小,困難重重,只要你愿意,我們就拼盡全力。”
5月21日11點40分,一場精密的“右眼后入路玻璃體切割術+白內障晶狀體機械性碎裂術+人工晶狀體層間固定+瞳孔成形術”拉開序幕。術中,醫生在高倍顯微鏡下小心翼翼操作,整個手術歷時1小時,每一個步驟都如“繡花”般精細,最終成功為張先生的右眼“重建”了光學通路。
術后波折不斷 醫患攜手闖難關
手術成功只是開始,恢復視力之路依舊漫長。術后第1天復查,張先生右眼視力恢復至0.02,但眼壓較低,只有6.2mmHg,角膜后彈力層出現皺褶。醫生立即給予激素注射和眼膏涂抹,促進眼壓升高,控制炎癥反應,并每天復診監測眼壓,直至恢復正常。術后第4天,張先生突然出現前房及玻璃體血性混濁,視力暫時回退至光感,眼壓也持續偏低。王睿主任醫師果斷調整治療方案,增加口服激素劑量并立即進行球周注射,全力控制出血和炎癥。術后第8天,雖然玻璃體仍有血性混濁,眼底暫時無法窺見,但醫生憑借豐富經驗判斷病情處于可控范圍。王睿主任醫師每周密切關注張先生的恢復情況,根據眼部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張先生也對醫生充滿信任,積極配合治療。
終于,在6月30日的復診中,好消息傳來:張先生右眼視力恢復至0.05,眼壓穩定,人工晶體位置正常,眼底視網膜平伏。至此,這場持續了一個月的“光明修復戰”宣告勝利。“能看到東西的感覺真好,哪怕只是模糊的影像,也讓我看到了希望!”張先生興奮地說。
醫生暖心提醒 眼外傷莫輕視
回顧整個診療過程,王醫生感慨道:“張先生的案例警示我們,眼外傷后輕傷不下火線的想法非常危險。眼睛是極其精密的器官,哪怕是看似輕微的損傷,也可能在短時間內引發連鎖反應,導致嚴重后果。”
醫生特別提醒:眼外傷后無論疼痛與否,都應立即就醫,尤其是異物扎傷、撞擊等情況,黃金治療時間往往在受傷后幾小時內;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眼外傷后更易出現并發癥,需嚴格控制基礎病,同時密切監測眼部變化;術后恢復期要嚴格遵循醫囑,定期復查,一旦出現視力下降、眼痛、眼紅等不適,需立即就診。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